易江:中国第一位行动理论学者
“他,和我们印象中的知识分子没有两样,清瘦、白皙,思路敏捷,说起话来有条不紊。然而,正是这个看上去斯斯文文的人,却有着坚毅的品格和吃苦耐劳、求实进取的精神,那深遂的目光里透着的是沉稳与机智,给人以至诚亲近的感觉。”这是易江教授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给人留下的印象。
易江教授每年讲座无数,基本每周都有讲座,深得观众的喜爱。有观众曾向媒体介绍说, “听完易江教授的讲座后有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受益匪浅。易江教授讲学不带讲稿,但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可见他知识渊博,视野宽阔。”
还有观众介绍说,在易江教授的讲座中,他总能用幽默的语言,轻松自如地叙述自己的观点;用哲学的思维,深入浅出地论证自己的见解。而面对观众的提问,他思路清晰,对答如流,恰似一汪知识的清泉潺潺外流,让人拍手叫绝。
有观众回忆说,在易江教授的那场《路径选择与库恩损失-改革发展的思考》专题讲座中,他以著名的库恩损失理论为基础,从经济与市场、政治与理想、道德与理想等方面的路径选择分析了范式不可通约论,高度概括出路径选择的得与失关系。引出“感悟卢梭心结”和“反思歌德悖论”的思考,希望大学生们端正对损失的态度,学会在“思考中思考”挣脱自我思维的奴役,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越还对易江教授生动而深刻的讲座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易江教授是我国第一位“行动理论”研究专家,长期从事大数据理论研究。其研究的行动理论、大数据理论为中国经济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对中国国学有独到的感悟,善于从中国实际出发吸收国外优秀经验,并作恰如其分的分析和对比。
易江教授还曾应邀出访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受邀在麻省理工学院、东京大学、牛津大学等多所著名学府讲学,并受到广泛好评。
易江教授于1985-198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逻辑学研究生;1987-1990年于武汉大学攻读西方哲学,获博士学位;1995年至今担任南华工商学院院长。1985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师;1999年被评为南粤优秀教师;广东高职院校高级职称评审委员库成员;广东省企业文化协会副会长。
易江教授对行为经济学有开创性的研究。并从事职工非稳定性意向研究以及第一线职工劳动状况研究。对职工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有独到的研究。在自然辩证法研究98年第7期的论文:亨普尔的“行动归入”说明理论述评;日本《劳动经济情报》02年秋季版的《中国劳动组合的使命》论文;在广西大学学院学报1998年第5期论文:行动理论的哲学传统;在南方经济02年第6期论文:平等、公平、效率及其他。对行为经济学的研究产生影响。同时为广州市政府撰写94、95年度广州市企业评价报告。并带领企业家到国外观摩和讲评。长期从事《经济运行与发展》、《经济行为分析》的教学和研究,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易江教授的理论创新是:
1、 针对2010年大学生就业环境变化,从经济学角度提出就业方略:大学毕业生要有就业的对冲意识,一是人才流向对冲--转战二线城市;二是经济领域对冲--储备金融类人才;三是需求对冲--外向型转向内需型。
2、以全新的学术思维解读金融危机,认为一是宰制性制度的原因;二是结构性原因;三是流通性原因;四是“化”性思维。认为经济分为实体经济、符号经济和信仰经济三大块,合理的结构应为:实体经济占GDP的60%左右,符号经济占GDP的25%左右,信仰经济占GDP的15%左右。而美国实体经济由于全球化分工的影响导致产业空心化,35岁以下的工人不愿意从事制造业,使熟练工人后继乏人,符号经济比重过大,高报酬使大量的人才进入金融、证券、期货、股票行业,据统计已超过GDP的50%以上,信仰经济的社会保障体系储存的资金盲目地进入股票证券市场受到拖累,导致危机。
3、根据数据和现实分析,提出了战争性思维和执政党思维的五个差别,其“善待洪水”的新观念,展示了和谐社会建设的生态观,论证了执政党思维下的执政能力选择效应。对公平、平等、效率的概念进行了分析,理清了公平和平等的差异。
4、提出中国文化影响下的“门缝行为”概念。对中国人行为特征的刻画受到关注,被广为引用。
5、提出“平地心理”概念,为建立保障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6、系统的对西欧、美国、日本企业特征进行了分析以及和中国企业对比,对中国企业生存与发展很有启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