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研究

关于骨科教学中的哲学辩证思维的探讨

 

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探讨骨科医学中存在的现象与本质,是现代医学模式基本要求之一。辩证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用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运用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等思维方法来思考问题,这遵循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也是辩证思维的三大基本思维形式。笔者应用科学的辩证思维的方式来分析和讲解骨科治疗学中的知识点,在临床教学中启发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得到良好的临床理论教学效果,具体运用分析如下。

1 骨科研究对象的辩证性质要求医学生具有辨证思维

1.1 人体是一个多层次的辩证统一体

骨科研究对象的辩证性质要求医学生具有辨证思维的头脑。在讲授《实用骨科学-脊柱疾病》章节中,谈到“椎间盘退行性变是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和发展中最基本的原因。椎间盘是介于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它是由纤维环和髓核两个部分所构成。其中髓核含水占80%,纤维环占65%,因此椎间盘是富有弹性的”[1]。故分析认为:在人处于站立以及坐位时,椎间盘受挤压髓核被压扁,在人平卧时椎间盘又伸展开来。因此,椎间盘在缓冲振荡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学生在认识到椎间盘的解剖生理特性同时,也应领悟到:正是在这种结构与功能、运动与静止、兴奋与抑制对立面的转化中,完成了机体的调节,保证了正常范围内的活动,维持着功能活动的动态平衡。

1.2 骨科疾病是相对平衡遭到破坏的异常现象

在讲授《外科学-颈肩腰腿痛》病因病理章节中,谈到“人的椎间盘到了一定年龄就开始退变老化了(可以出现水分减少,弹性降低,容易破裂),MRI证实,15岁的青少年已经开始发生椎间盘退行性变”。[1]扩展知识,使学生了解“没有退变的椎间盘可以承受大约7000千帕的压力,但是已经退变的椎间盘仅需300千帕的压力即可破裂”[1]。进一步引申到“对于颈椎来讲,由于椎间盘退变而使椎间隙狭窄,关节囊、韧带变得松弛,脊柱活动时稳定性下降,进而引起相应组织结构变性、增生和钙化。这样就形成了颈段脊柱不稳定的恶性循环,最后发生脊髓、血管、神经受到刺激或压迫的问题”[1]。补充材料,加深了解“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中,椎间盘退行性变和积累性损伤是基本因素(也是主要矛盾)”[1],经过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

医学生对于疾病病因病理的认识,不应仅仅停留在生物学层面,更要上升至哲学高度。正是这些内在矛盾的激化和演变,才会形成各种病变及其发展。此外,医学生还应明白:上述病因体现了矛盾存在的普遍性及共性问题,而矛盾的解决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于是就有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及分型,此乃矛盾存在的特殊性即个性问题,矛盾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2 骨科医生的哲学思维能够为疾病的诊疗提供科学的方法论

诊断疾病都要经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现象到本质的两个阶段,临床上对于骨肿瘤的诊断过程自始至终闪耀着哲学辩证思维的灵光:

在讲授《骨肿瘤的诊断》一节中,书中提到“要做到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检查三结合。此外,生化测定也是一种必要的辅助诊断方法”[2]。故使学生在整个诊断过程中,通过哲学思维将之串联起来。

“首先要观察病人的临床表现包括疼痛与压痛、局部肿块与肿胀、功能障碍和压迫症状、病理性骨折、转移和复发及其它症状和体征等”[3],由此取得大量感性资料。

之后,经过科学抽象的过程,运用哲学、逻辑及数学方法等,对其加工、整理,逐步过渡到理性思维。所以我们还要借助于影像学资料,包括X线、CT、MRI和ECT等检查手段:“①X线片:可以显示出骨与软组织阴影。骨骼本身分为骨质变化和骨膜反应,骨膜反应在尤文氏肉瘤呈现出“葱皮样”改变,骨肉瘤中为Cod_ man三角。②CT:可以提供病损的横断面影像,并且能够确定瘤骨以及软组织病变的范围。③磁共振:能够更加清楚地反映出软组织的情况。④ECT:通过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分布来显示出骨代谢的异常,而骨肿瘤往往具有骨代谢活跃的特征”[2]。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是生米不经过蒸煮则不能成为熟饭。我们还要进一步探寻疾病的本质:“其中病理检查是确认肿瘤唯一可靠的检查,称之为骨肿瘤诊断的金标准,包括针吸活检和切开活检两种方法。尤其在作恶性骨肿瘤截肢术前通常要作快速冰冻切片来加以证实”[2]。而生化测定则反映了骨肿瘤诊断的前沿理论和技术:如“广泛溶骨性转移,血钙往往升高;血清碱性磷酸酶反映成骨活动,如骨肉瘤明显升高;酸性磷酸酶升高提示转移癌来自晚期的前列腺癌。尿Bence-Jones蛋白阳性可能为浆细胞骨髓瘤”[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