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研究

全国物理学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物理学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物理学哲学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12月18—21日在广州召开。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常委陶韶菁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华南理工大学社科处处长麦均洪、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国忠出席开幕式。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吴彤教授主持开幕式。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董春雨教授代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向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物理学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物理学哲学学术研讨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宣读了全国物理学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的决定,提出了将本会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学术水平的学术组织的目标。物理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吴国林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总结了我国物理学哲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同时对物理学哲学委员会的学术讨论和研究提出“跟着走、独立走、超前走”的“三步走”建议和期望。

本次会议由全国物理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共收到论文投稿50余篇,收录40余篇。来自波士顿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山西大学等国内外多所高校、研究机构的50余名与会专家学者,就物理学的哲学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与讨论。现将相关研讨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物理学哲学的一般问题

美国波士顿大学曹天予教授在题为“物理学哲学发展的新阶段”报告中,提出全国物理学哲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物理学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他提出把物理学哲学从图解现成的哲学立场或传统问题推进到基于新的思想资源的原创性探索;提出了当前物理学哲学的热点问题,比如,场是什么,古典场与量子场间的关系是什么,概率的起源是什么,量子涨落的本性是什么,对称是如何来的,宇宙是什么,量子信息是什么等。

北京师范大学董春雨教授在题为“理解时间方向复杂性的若干问题及其策略”报告中,梳理了时间方向的不同表现及其理论描述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为破解所遇难题而着重探讨了时间方向的具体性、层次性、还原性与决定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层层递进关系。董教授最终将时间方向的讨论引向了吸引子、整体性、目的性这样的哲学高度,启发了人们从更加广阔的理论背景中去理解时间方向的本质,正确看待描述时间方向理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华南理工大学陶建文教授在题为“牛顿第二定律的现象学阐释”的发言中,从视觉主义角度解释牛顿第二定律,认为力实际上是关于“位移”和“时间”的函数,同时从另一个角度将“时间t”这一参数看作是一个发生的过程。并提出应试图为力的数学化表征寻求一种内在的解释,也就是说在意识层面上寻求对力的解释。

二、关于量子力学的核心问题的讨论

华南理工大学吴国林教授作了题为“波函数的实在性分析”的报告中指出,波函数是量子力学的核心,从科学哲学来看,我们从可观察性、 因果效应和语义标准论证波函数的实在性。科学离不开技术,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有很大的关联。从技术哲学来看,如果一个东西本身能被技术控制,那么它是实在的。另外,在量子信息论与量子控制论中,波函数成为量子控制的基本对象,波函数本身就能够被直接控制。他认为实体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主体性、个体性、自身性、持存性和实在性、潜能与现实的统一。波函数表现的实在就是潜在的实体结构实在。

上海社会科学院成素梅研究员在题为“量子纠缠引发的哲学问题”的报告中指出,物理学家对量子纠缠现象的认识经历了基于观念质疑、实验认可和具体应用这样一个从理论阐述到技术开发的过程。量子纠缠现象的存在颠覆了许多传统的哲学观念,直接引发了关于如何理解“实在” 和“因果性” 概念的讨论。她认为这些讨论可以深化我们对实在论与反实在论、因果性与关联、决定论与非决定论、定域性与非定域性、可分离性与不可分离性等概念的理解,并指出了本体论思维方式的局限性。

中国科学院高山副研究员在题为“量子力学的两个基本问题”的报告中指出,量子基础理论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最突出也是最困难的问题是测量问题。他认为,对比测量问题,波函数的物理诠释问题更容易解决。并从三方面进行论证:(1)波函数实在性的论证;(2)波函数的一种新的粒子随机运动诠释;(3)实在诠释对量子测量问题的意义。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结论:德布罗意—玻姆理论和多世界解释的理论框架很难容纳客观的玻恩几率,而动态坍缩理论则更容易容纳起源于波函数的客观的玻恩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