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会计的哲学思考
一、生态会计产生的哲学背景
(一)科学技术哲学背景
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引起了一场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技术革命,会计作为一个财务信息系统,在对财务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等方面也必然会受到巨大冲击。这种冲击不仅改变了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和信息载体,更是促进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更新和进步。随着科学的进步,会计环境也发生了变化,这对会计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为适应新的会计环境,生态会计应运而生。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会计信息的处理提供了更高效的工具与方法,生态会计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也有了更坚实的技术保障。
(二)经济哲学背景
随着先进技术的发展,经济飞速发展,在旧的发展方式和经济增长模式下,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得到短期利润增长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逐渐地,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人类开始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绿色思潮”开始兴起,人们开始注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随之出现了很多“绿色指标”,绿色GDP核算体系也随之产生,新的经济环境对财务会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态会计的提出和发展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三)生态哲学背景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道:“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这句话在说明人与自然关联的同时,对人类提出了警告。随着工业的发达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公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越来越高,对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环境质量的恶化更引起了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担忧和重视。在绿色环保、生态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之下,这些问题也引起了学者们的研究和探索,生态会计的出现为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全面核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二、生态会计的内涵
(一)生态会计的定义
生态会计源于英文中的“Ecological Accounting”,是继社会责任会计、环境会计之后又一个从国外引进的会计概念。生态会计产生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之下,以传统会计作为基础,结合了经济学、生态学、环境学、会计学等学科,将环境生态因素纳入了会计成本核算系统中,弥补了传统会计核算体系中没有将环境收益和支出纳入核算范围的缺陷。
(二)生态会计与资源会计、环境会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生态保护”分别进行了阐述,这说明资源、环境以及生态三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自然资源时包括水、土地、矿产、森林以及海洋资源的能产生经济效益,提高人类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环境则包含各种天然和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生态是指包括陆生、水生、大气三大系统的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
具体看来,资源会计所核算的重点在于自然资源的计量、披露,比如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等;而环境会计是以环境成本为核心所展开的核算信息系统,例如工厂排放污染的计量和披露;而生态会计的出现则是为了解决这两种会计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若森林资源遭到破坏,除了会涉及资源会计和环境会计所核算的对象之外,还会影响生态服务功能、生物群落的栖息等问题,对于生态系统这样一个有机整体,生态会计的出现具有必然性。
(三)生态会计的框架设计
基于传统会计核算流程,生态会计假设包括会计分期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主体假设和多元计量假设。其中,与传统的会计假设不同,生态会计的会计假设分为短周期与长周期两种,短周期与传统会计假设无异,长周期则是根据具体的生态工程所决定的;生态会计的主体假设与传统假设也有所不同,主要以政府等非营利组织为主;由于生态会计核算对象具有特殊性,在计量主体的环境价值时,无法使用货币进行计量,因此使用多元计量假设;在生态会计计量时,一般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基于会计生态理念,生态会计的框架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核算理论体系、评价分析理论体系、决策优化理论体系和控制理论体系。其中,会计核算理论体系囊括了可持续发展理论、会计学理论、生态学理论等等。决策优化则包括价值量分析、物质流分析和能值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协助决策的优化。生态会计控制则包括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绿色供应链成本管理、计划成本控制、目标成本控制和标准成本控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