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研究

自然辩证法与基于BIM的绿色建筑教学关系探析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1]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是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之一。

BIM技术是指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通过将建筑行业的各种技术进行整合,建立起与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之间的相互联系。BIM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经历几十年的发展,BIM技术对建筑行业技术革新的作用和意义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可,尤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BIM技术已经有了较系统的发展,在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运维管理等领域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

绿色建筑概念是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对居住环境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推动绿色建筑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技术开发和法律保障的支持,另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自BIM应用的概念和技术出现以来,人们也一直在探索BIM在促进绿色建筑发展方面的可能性。BIM技术为不同实施阶段和专业的项目参与方提供了信息交流和协作的平台,可以快速分析建筑的物理性能并与建筑过程更好地融合。现如今,BIM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与绿色建筑的关系愈来愈密切:BIM技术具有全寿命周期信息管理的核心理念,这与绿色建筑注重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异曲同工。

近些年,随着我国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部分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开设了绿色建筑教育教学课程,并涌现出BIM技术融入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2]然而,现有课程体系普遍缺乏对绿色建筑教学的人文理念和BIM相关技术应用的深入理解,不能满足绿色建筑教育教学的需求。本文从自然辩证法视角对基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教学进行分析和阐释,有利于明确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教学实践更加符合自然发展规律,同时,有效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绿色建筑发展意识,并加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工程理念。

一、自然辩证法与绿色建筑的关系

建筑是人类建造出来的人工环境,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人类与自然、人类与社会生活的需求。人类对建筑最初的追求只需满足对物质生活的需求,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还表达了人类对艺术以及精神的追求。基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自然辩证法作为联系其中的桥梁,提供了科学的哲学思想。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自然环境破坏、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等问题日益加剧。“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人类在不断扩大文明成果,向自然索取的同时要解决由此引发的生态问题,最终形成了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观——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揭示了一种辩证思想,即任何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取得的进步都是遵守自然辩证法和科学发展观的结果,绿色建筑理念在可持续发展理论背景下应运而生。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不同,绿色建筑是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绿色建筑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更多的是关注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绿色建筑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是建筑行业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必由之路。20世纪90年代起,许多国家相继出台了适应本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其中,美国的LEED评价体系是目前被认为最完善、最具影响力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大部分国家都以美国LEED为参考文本来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标准。我国在2006年首次发布第一版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2006)(以下简称《绿标》),第二版《绿标》(GB/T—2014)于2014年发布。2016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确立了“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3]2019年5月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宣布8月1日起实施最新版《绿标》(GB/T—2019)。我国新《绿标》经历了多次修订,完善了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拓展了其内涵,增加了评价分级的等级,对绿色建筑提出了更高性能的要求,从七大类指标划分的角度真正实现了对绿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的覆盖。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认证和推广,与BIM技术是相辅相成的。传统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设计方法由于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及单一性,因此难以适应和满足绿色建筑在规划设计、施工建造和运营维护各个阶段应用上对工程质量以及效率和成本的需求。而BIM 作为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为解决绿色建筑设计和评价认证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此外,基于BIM的软件在绿色建筑应用中得到广泛的推广,体现了BIM技术价值。

上一篇:恩格斯与唯物主义<sup>*</sup>
下一篇:没有了